張嚴軍: 37載堅守鄉村課堂
2022-03-17 來源:長治日報 編輯:路璐 |
張嚴軍將密度公式工工整整地寫在黑板上后,先是快速地移動了一下拐杖,然后才轉過身來,面向講臺下的學生。這是3月11日上午,黎城縣黃崖洞鎮九年制學校物理課上的一幕。講解中,張嚴軍激情澎湃,用身體靠著桌子,一只手拄著拐杖,一只手在黑板上寫著板書。時間久了,實在撐不住了,他就換一種姿勢繼續授課。
很難想象,這位戴著假肢也要站在講臺上的老師,已經從教37年。
少年立志用知識改變家鄉
張嚴軍是黎城縣黃崖洞鎮東崖底村人,這里緊鄰黃崖洞景區,山大溝深,以前村民求學的積極性不高,經濟發展和文化教育事業相對落后?吹郊亦l父老鄉親因文化水平不高而吃盡苦頭,張嚴軍下定決心,用知識改變家鄉舊貌!
1982年,張嚴軍如愿考上師范院校,在校期間勤學苦練,多次被評選為學校“優秀師范生”。畢業后的張嚴軍,分配到黎城縣最北端四村聯辦的看后中學。當時,看后中學校舍破舊簡陋,學校共有3個班,每班15名學生,共有7位教師。到校后,張嚴軍承擔起了初三化學、初二數學以及三個年級的體育、音樂課程,每周加起來共有二十多節課。盡管苦累,他總是盡自己所能完成每項任務。那時交通比較落后,張嚴軍每天要背上干糧、踩著河灘里凹凸不平的石頭,步行十幾里才能到校。由于一個人要代好幾門科目,所以張嚴軍找機會就給自己充電,進行脫產進修。
后來,張嚴軍又到鎮東崖底中學(現在的黃崖洞九年制學校)當了班主任,教授兩個班數學課。憑著滿腔熱忱,第一年張嚴軍所任教的班級就摘得了全學區數學第一名的好成績。
飛來橫禍戴著假肢來講課
1996年4月,張嚴軍任東崖底中學畢業班第56班班主任,這個班是他精心培養的應屆班,學生基礎好,學習成績在全縣名列前茅。張嚴軍絲毫不敢懈怠,計劃在那年的中考中再創輝煌!
一天,張嚴軍和妻子開著拖拉機到縣城為學生領資料,途中發生車禍,他的左腿被拖拉機壓住,頓時昏迷不醒。被送往醫院后,當得知自己必須要鋸掉左腿才能保命時,張嚴軍問主刀醫生第一句話是“那我還能不能站在講臺上?”當得知自己裝上假肢還能講課,張嚴軍略感欣慰!
“跌倒后,爬起來再干!”就這樣,3個月后張嚴軍拄著拐杖站在講臺上,被師生們親切地稱為“拐杖”老師。
“醫生告誡我不要長時間站立,但講臺就是我的位置。站在講臺上,能夠看見我的學生,是我感到最幸福的時候。”張嚴軍面帶微笑地說。2000年以后,隨著生活水平提高,一些家庭在縣城里買了房,還有外出打工等因素造成生源極大流失。幾年下來,學生只剩下89人,教師17名。在此情況下,張嚴軍臨危受命成為該中學副校長兼教導主任。
如何讓學校脫胎換骨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。結合學校的現狀和十幾年的教學管理經驗,張嚴軍提出“鼓士氣、獻愛心、強管理、抓質量”的十二字方針,迎難而上,攻克各種困難,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,學校發展成7個教學班,學生288名。在2013年7月縣教育局組織的統一測查中,校均分成績和及格率在全縣均排名第五。2018年中考考取51名指標生,2019年學生李亞正獲得612分的中考佳績。
砥礪奮進俯首甘為孺子牛
多年來,張嚴軍在教學路上投入自己全部身心。每天早上,因為穿衣不方便,他要比別人早起半小時,第一個站在操場上,等著孩子們出早操。每天晚上他總是查完宿舍,看到學生全部休息后自己才休息。
張嚴軍經常說:“學校再小的事也是大事,自己再大的事也是小事。”由于工作和身體原因,張嚴軍退掉了村里分的責任田,吃住都在學校。每到星期天、寒暑假,他都主動向領導提出義務值班,數十年如一日,不求報酬,把學校當成自己的家。走進張嚴軍的辦公室,桌上凳子上擺滿了學生的習題本,屋里最顯眼的擺件就是他獲得的2021“感動長治”年度人物水晶獎杯。
一支粉筆,一根拐杖,三尺講臺,朝夕更替。張嚴軍身殘志不殘,默默無聞地在三尺講臺上“耕耘”了37年。2011年,他被評為縣級模范教師;2013年,獲評“黎城縣十佳課改教師”;2014年、2019年,獲得“黎城縣優秀教育工作者”;2019年9月,獲得長治市第三屆“最美教師”稱號。“這些榮譽是對我的肯定,更是對我今后工作的激勵和鞭策。在今后的工作中,我將一如既往地踏實工作,為振興山區教育事業作出自己最大的貢獻。”捧起“感動長治”年度人物獎杯,張嚴軍信念更加堅定。(陳艷華)